第209章 格杀战略家

嘉明道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血染军魂最新章节!

    有人认为,此次东征军作战失利,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负责此地区作战的第二纵队需要支援南路,导致进攻兵力减弱。二是“因惠州作战胜利,轻敌冒进”。

    蒋志清曾对总指挥部的人员讲:我军惠州一役,足使陈逆丧胆,现在我攻击各路,均呈破竹之势,扫平东江全境,当在指日之间。而在进军途中,第三师曾侦察到叛军在塘湖一带构筑工事,蒋志清却误认为这是叛军在掩护退却。

    三是对地图未加核实。如蒋志清布置的左右两翼,地图所标只距离10里,实际有40余里,故无法及时赶来支援。

    蒋志清自己在总结时认为,此次失败有两大教训:一、兵力须集中,应以万人以上作一路;二、注意敌军败退时其最后抵抗线。

    但包括陈根都不知道,敌军怎么会退得如此的蹊跷。而后,蒋志清从战报和战后总结中找到了答案:

    东征部队中没有哪一支部队有在羊高圩附近阻击敌军的报告,东征部队中也没有哪一支小型部队拥有那般集中而强大的火力!

    蒋志清隐隐约约知道是谁最终救了自己,因为西海湾方面发来电报里的观摩警卫连到达博罗后即始终没有再出现。

    直到蒋志清派出接应的军官回来报告,他在博罗接到人后,便在城里被少数下船的几个军官灌醉。醒来后,快船已离开,除了那几名参与他接风宴的军官,他没看见、也不便上船查看有多少人到来。

    而陈根就更不清楚了,他只是一个小排长,哪有看战报分析的机会,虽然他也知道有一支部队救了他和老蒋,但战后没有听到那一支部队因此受奖。

    连总指挥都不说出这个疑点和谜团,又怎能轮到他说什么。反正救了总指挥这个功劳有他的份。

    东征依然在进行中,一艘悬挂革命军的平底快船沿着东江往羊城进发,穿着国民革命军军装的武有贵与毒水母支队的一个中队正在返回的航行中。

    武有贵的心里即明白又不解地矛盾着:“司令怎么知道势如破竹的东征军会吃败仗,总指挥蒋志清几乎被擒,连自己指挥的毒水母一个中队怎么时候出手,在哪个地点等待出手和阻击都布置得清清楚楚?自己唯一干的只是按司令的要求‘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任务、全身而退。”

    但每当疑惑时,武有贵一想到自从5年前营长指派自己到邹圩跟随司令起,就没有一样事情是自己能想得明白的和敢于想象的,便释然了!

    一支具有准现代意识的准特种部队,在利用准高科技通讯设备的前提下,避开并不密集的战斗两方,在交战双方都混乱的前提下,最关键是他们知道任务目标的具体位置,用超越敌军太多的自动武器,打一个连一个弹夹都没有用完的阻击战。

    如果不是他们已经具有一种这个时代的军人完全不具备的现代战争意识和严格的命令意识,武有贵都不敢保证自己是否会带着这一个中队,去将敌人的首领抓来,而提前结束这一场司令口中最讨厌的内战。特战大纲中便有‘斩首行动’预案及方针。

    武有贵坐在船头沉思着,领命出发之前,司令对自己和旅长在内的亲信们说道:

    “我总是顺口就叫出‘特战队’或是现在将你们称为‘特种部队’,但你们离我知道的真正的特种部队还差得远,即便是我,对特种部队这个特别的称号亦是一丝半解,也许是我把你们想象为我心中的特种部队,却令你们有了一种高高在上、不同于其他部队的感觉。

    有信心固然好,但自大会让我们迷失自己。我和你们都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强敌,但我知道我们的部队一定会与真正的强敌交手。这一次回去,我会把治军和强军当做首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什么才是强军和真正的特种部队。”

    武有贵无法彻底理解自己爱慕的司令,怎么会突然打击包括司令本身在内的西海湾军人的信心,在武有贵的认识里,民国还有谁能与自己所训练和带领的部队比肩!

    在武有贵的眼里,前一阶段的北伐和今天的战斗,所遇见的敌人根本就不值一提。

    从一个小兵一步步走过来的武有贵,清晰知晓连郑启明四师的一个普通连队都能完成今天的这种任务,更不要提辛灿、辛武和张春水的快反师。

    从数次的训导以及顺口一说的司令口中,他表露出最不愿意、最不逊的就是打内战,难道司令的忧患意识是外军!外军和洋人军队才是真正的强军?

    武有贵真想去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军和司令口中所说真正的特种部队。

    畅鹏其实比武有贵还要矛盾,他拼命建造一支这个时代的新式军队,想尽一切办法和利用自己穿越的优势,打造了一支在民国所向无敌的军队。

    但现在是1925年,到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开始还有12年,那就是1937年。

    军官还好说,他们大多还没有超过30岁,当真正来临时,军官们正是最成熟的年纪,40而不惑。但士兵们呢?战争初期他们已30多岁了,战争结束时他们都已全是40多岁的老兵。如把他们全部提拔为军官?那自己需要几百万的军队啊!

    他计算过,50万军队是西海湾的极限,而50万的战斗部队,打两年便能把整个西海湾搂空败光。

    畅鹏开始体会到一些老蒋那个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具体含义了,他的安内可不只是党派之争,名义上的统一与实质上的统一相差太远了。再多的人也好、矿产资源物资也罢,不停的内争、内斗、内战,再大的民国遂有耗完的那一天。

    他不想去评论老蒋的目的与功过,但老蒋致力于统一民国的结果点是无可厚非的。

    自己空有一支比目前民国军队强太多的部队,却不敢去征战南北,即使是后期表面上统一了民国的老蒋,都不能让民国强大。

    华夏只有一个人和他所领导的集体能真正地让华夏民族挺起腰杆,但他和他的集体还要经过那么多的磨砺,还要那么长的时间!再有,便是充分利用二次大战世界大动乱的机会,这些都需要时间。

    所以畅鹏在思考,目前的西海湾军队花费、训练、装备都是天文数字,西海湾纵然拥有了一种有别于民国的体制和发展基础,但一步步该怎么走?

    现在训练好的、将来成为老兵的部队该怎么用?接着训练和装备下一代真正用于拼命的适龄军队的规模?装备什么样的武器等等?他都不得不用尽心思来作考量。

    二战初期,美国才多少正规军,10万、20万?更多的只是国民警卫队,难道西海湾有能力和实力像美国一样,可以迅速在一夜之间冒出几百万军队!连实力强大的美国都不会在非战争时期拥有大量的非战斗常规军,那西海湾就应该向美国学习。

    西海湾的军队数量要自己放心,亦需让别人放心,最主要的要让即将上位的老蒋和列强们放心,否则大家都难以‘安定团结’。

    这个数量得好好的算一算,策略得好好的谋划!

    参照桂系目前的编制和做法,桂系获得两个军的编制,他们一个在外征战、一个留在八桂保护自己的老窝。但老蒋依然不放过桂系,便有了日后的蒋桂战争。

    蒋桂战争的起因,有一定的复杂因素,但畅鹏认为其中的一点是很主要的,那就是桂军很能打,李德林、白建生太强势,强到何应钦都想利用桂系的强势而取代蒋志清。

    从粤省出海口入海的航行,一路风平浪静。

    辛报国因弄不清司令突然晕厥的原因,对他的身体状况很不放心,除了保持基本的睡眠便一直陪着他。这一早来到专舱喝上几杯茶、闲聊几句,畅鹏便自行入定般地进入了深思状态。

    纵观畅鹏的经历,他也就是一个当过几年兵的商人,他的见识和历史知识不少,头脑灵活、较为聪明,但他的根本就属于安逸的一代人,因为他出生和生活在安逸的年代,他的谋略别说战略,连战术家都算不上,否则他在前世便不只是一个身家不过亿的小商人了。

    所以,畅鹏所思考的这些,都不可能拿出来和辛报国讨论,除非告诉他自己是穿越者、充分了解历史和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己来到这世的行为方法,多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抄袭历史知识来行事的。

    他从来不打算去当出头鸟,更加不能做出任何改变历史的行为。所以,畅鹏最终做的和要的还是安逸及一点点的精彩。

    就快进入1926年,1926年是真正南北大战的年代,也是一个华夏近代历史进程的基本点,遂是蒋志清掌权的起点。按畅鹏自己的思维和行事模式的思考,具体的西海湾制军数量这一个矛盾,他有了定数。

    畅鹏想起即将展开北伐的羊城革命军的编制就好笑,动辄便是7、8个军,总数不过7、8万人,一个军1万人?那一个师的人数最多不过3000人。

    好吧!这就是解决西海湾军队数量的基准方法:

    十年内,西海湾的军队数量就以10万人为基准点,设立5个师,不设军级编制。

    至于西海湾的师级战略或战术部队是否有别于你们革命军的纯步兵还是合成军种,无论是否在战斗力有巨大的区别,至少在名义上我的部队只是师一级。

    你老蒋不满意也好、不放心也罢,我西海湾具有这么大的优势还斗不过你,那我老王便不要玩了。再说,我还有更多的办法,去制约你老蒋不要来打我西海湾的主意。

    决定了西海湾军队数量上的问题,是否参与北伐、参与内战这又一个矛盾?畅鹏认为这个可以拿出来与辛报国商量和制定方案。

    一番两个人的讨论和争执过后,辛报国这个具有战略家潜力的军事人才,让畅鹏给限制成了一个战术者。

    因为无论辛报国怎么谋划和策划,其预想预测的结果,怎么都不是知道最准确结局的畅鹏的对手,畅鹏说出来的任何一个结果便是必然的真理,因为他所知晓与掌握的国内和国际形势都是辛报国未知的。

    在争执和交谈中,畅鹏看出辛报国所拥有的战略家的高度,他甚至起了将辛报国移交给毛伟人使用的想法,但如果自己拥有一名战略家级别的战术高手,不就可以更轻松的驾驭自己的游戏心里吗?

    所以,畅鹏把一个战略家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