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卫黎儿复归江湖 李世民帐中定策

涂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唐史红颜录最新章节!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就在卫黎儿伤心欲绝之际,忽听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卫黎儿泪眼回看,正是寨中村民,那熠熠火把下,还映照着两个被捆绑人的身影,正是那两个伤病随从。

    卫黎儿急声便问:“到底怎么回事?!王妃人呢?!”

    “大家伙快听听,果然不出所料,那女人正是王妃,我们没烧错人!没杀错人!”郎中大喊着:“这女人也是他们一伙的,今日我们便报了大仇了!”

    卫黎儿闻听此言,如坠深渊:“你说什么?你们把王妃怎么样了?”

    “我们一把火烧了她,今日是替天行道了!乡亲们,这三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今天我们就除之而后快!”郎中朝众人喊道,众人呼应。

    此时的卫黎儿早已弯刀出鞘,战栗的弯刀正面劈向为首的郎中,那郎中见如此快刀,下意识地转身要避,谁知弯刀回转,不待他迈出两步,便已身首异处。那颗喷血的头颅坠落沙地,微张的嘴角上依然挂着不以为然,理直气壮的微笑。

    郎中被当场枭首,一众村民见此,吓得纷纷后退。

    “杀,杀/人了!”近处一个手举火把的老伯颤颤巍巍道,被卫黎儿一把拉了过来,弯刀再指:“火是谁烧的?!”

    “郎,郎中放的火。他说那女人是王妃,我们自然要为死去的孩儿们报仇!”手中的火把摇晃着,老伯的脸上却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

    “黎儿姑娘,他们认错了人,那郎中硬是把咱们的秦王妃说成齐王妃,我们百口莫辩啊!”那被反绑的侍从痛哭着。

    黎儿此时方知,这是一场天大的误会:“认错了人?!她乃是大唐秦王的王妃!”

    “郎中说,什么王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祸害百姓的。”老伯话音刚落,卫黎儿攥刀的手几尽迸血,眼看又要杀/人之时,众人间忽传来一声:“莫要动手!秦王,莫非就是那大败宋金刚的秦王李世民?!”

    “大唐哪还有第二个秦王啊?!”随从痛哭道。

    “你们不问因由,不论好坏,误杀好人,各个该死!”卫黎儿不由分说地又举起了刀。

    “姑娘!”众人间慌忙走出来个气喘吁吁的白发老人,正是方才问话之人:“那夫人,当真是秦王妃?!”见无絮几人怒目而视,白发老人恍然大悟:“错了错了,当真是误杀了。乡亲们,我们当真是误杀了好人。我此前外游,听过大唐秦王的事,他可是个好官,绝不是齐王那样的人!”老人说着当场跪地:“我寨中多数人的儿子都死于齐王那场败仗,郎中的两个儿子更是被齐王毒打致死,他定是心智糊涂了,大家听信他一面之词,才酿成此祸。姑娘,若誓要报仇,一命换一命,既杀了郎中,那便再杀了老朽,饶了大家吧!”

    气急败坏的卫黎儿一把弯刀直刺老人胸前。

    “陈伯!”众人呼道,那刀尖霎时而止,一片死水般的沉寂在迸裂的火把星火中凝固了,缓缓抽放下的弯刀在卫黎儿手中如有千斤之重,一个“滚!”字吼得地动山摇。众人惊恐地扶着老人纷纷退去,卫黎儿拄着弯刀跌跪于地,身子瘫软的她面对着这些手无寸铁却又不辨是非的百姓,似乎刹那间失去了昔日那有仇必报、杀人雪恨的力气。

    自李世民合围洛水,已有数月之余,如今,唐军兵临城下,城中粮草早已接济不上,饿死街头者比比皆是。于此绝境下,王世充几次派兵而出,皆是铩羽而归。最后,他终于孤注一掷,再派精兵出城,只是,这次他派出的是不久前俘获且归降自己的段志玄。段志玄被俘后,转日便投了王世充,事事听任之,颇得王世充信任。如今,自以为对唐军了如指掌的王世充终于派出了这个杀手锏。

    阵前,段志玄以辱唐军为由,亲邀王世充为自己助阵,王世充自然一口应承下来。

    城门一开,王世充率兵亲出,与段志玄列阵军前。

    “殿下你看,段志玄果真投降了王世充!没想到他竟是这样一个卖主求荣的畜生!”自少年时便识得段志玄的侯君集忍不住道,众将纷纷请战,誓杀段志玄。

    李世民暗暗握拳道:“谁都不能杀他,尉迟敬德听令!”

    “属下在。”

    “命你出阵迎战,不过,不是与段志玄厮杀,而是以言语去激怒王世充。”

    “殿下,这是为何.......”

    “听命行事!”

    “是!”

    眼看两军对阵就要开始,尉迟敬德却出阵笑讽王世充丢城失地、欺世盗名,继而规劝起了王世充麾下诸将识时务者为俊杰。尉迟的言语很快激怒了这位昔日旧主,惹得他怒火中烧,随即催促段志玄去取尉迟首级。

    段志玄欣然领命,拍马而出之际,却忽然青柄吴钩矛头一转,直接刺向了王世充,利勾直入王世充胸前铠甲,而后便是一勾立挑,王世充下意识地身向后仰,此时方觉自己中计,胡人出身的他蛮力尽出,一把拽出了段志玄的青柄吴钩,反手就要去摸腰间长剑。

    段志玄随即拍马而出,疾风般朝着唐军一路狂奔而去,王世充竟一时失神,许久方喊出了:“箭,弓箭手,快给朕杀了他!快!”

    段志玄一路左右策马,避箭而奔。

    李世民望着眼前忽如其来的事变,脸上却露出了意料之中的笑容,他转而命秦琼道:“马上去接应段志玄!”

    唐军一出,利箭回击,段志玄趁机竟成功逃回了唐军,一见主帅李世民当即跪身请罪道:“卑职有罪,今日方回,请殿下责罚!”

    李世民却是故作怒颜:“责罚?说的轻了吧!”

    “殿下莫非疑我真投了王世充?”

    见段志玄一脸紧张,李世民这才抑制不住笑出声来,扶他起身:“你跟我这么多年,我还不知道你段生善变之才!快快讲来,你在城中所见!”

    段志玄释然大笑,作佩服状:“殿下若诈降,高我绝非一筹!”

    “好你个段生,数日不见,倒学会了将我的军!”二人一阵笑后,段志玄遂将城中情境尽皆告知,城中粮草早断,人心离散,更坚定了李世民攻城决心。

    此时,河北窦建德见郑军败局已定,唐军也日渐疲软,这才打定主意,听从魏征的意见引精兵数万南下,解围洛阳。

    自村寨中的那场大火之后,卫黎儿心如死灰般地拖着疲惫身躯,赶了几日路,终于来到了楼烦,几经打听,才知高氏夫人已被护送到了晋阳平阳公主处。

    卫黎儿只吩咐两个随从再去晋阳,而自己却只身留在了楼烦,从此又过起了浪迹天涯的漂泊日子。

    云淡风轻中,霞光云雨,晨曦薄雾,日起日落,似乎早将那晚寨中的烟火遗忘,而险中脱身的人却也意外地将那一夜风火遗忘。

    一间土屋小院中,昏睡了许久的无絮终于睁开了沉重的双眼。

    “小夫人,你终于醒了。”茅舍老妇惊喜道,引得瘫坐门口的刘尧起身飞步奔进屋内:“王妃醒了?!”

    “这是哪里?”

    “小夫人可是把我二人吓坏了”老妇作双手合十状:“菩萨保佑啊,小夫人昏倒途中,昏昏沉沉地睡了这许多天,要是再不醒来,我们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王妃这下醒了,属下终于放心了。王妃好好歇着,我这就去弄些吃的来。”

    无絮怯怯地看着立在眼前的这个头戴布巾,身有佝偻,嘶哑声音中,连连咳嗽的男人问道:“王妃?谁是王妃?你们又是谁?”

    二人面面相觑,刘尧声有喘息道:“属下因那场大火毁了面容,身上也有烧伤,故覆面相见,王妃见谅。”

    “小夫人可不要怪罪刘尧兄弟,他为了护得夫人周全可是吃了不少苦......”

    “保护夫人是属下应尽之责。”刘尧说着强撑体力。

    无絮却忽然道:“什么大火?你们究竟是何人?”

    二人愕然,这才发觉她早已不记得此前往事。

    唐军久围洛阳,城中数月粮草断绝,金银古物贱如草芥,数匹绢帛不过换得粟米一升,水源断绝,人们只能以土入水,捞取浮泥拌上看不见的积谷聊以充饥,因此而体肿胀死者不计其数。民众如此,兵士官员亦难逃劫难,整座洛阳城俨然已是人间地狱。

    尽管如此,仗着洛阳高墙城坚,王世充再将城中的强弩重器尽皆拉了出来,抛石床弩,每发重石必中,碎石击车,人不敢前,以此拖延时日,以待窦建德的援兵。

    唐军久攻不下洛阳城,也开始现出疲态,李世民遂下令,挖掘壕沟,筑长墙重垒,以彻底断绝洛阳城与外界互通。正在唐军数次猛攻洛阳之际,斥候来报称窦建德已引兵三十万,进驻成皋东原,并以窦建德手书一封呈于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一看,凝眉间却是不屑一笑。

    “殿下如何?”长孙无忌道。

    “窦建德让我退回潼关,让出已占的中原之地,以此恢复旧好。”李世民说着将书信递给了长孙无忌,转身到案桌前,久久盯着面前的地形图。

    一旁刘弘基道:“窦建德此次南下,不仅集结了孟海公、徐圆郎手下几十万精兵,更是占了我大唐诸州郡,粮草充足,水路并进,其势浩大难敌啊。”

    “是啊,一旦王世充得到了这些粮草,我们岂不功亏一篑了。”屈突通接话道。

    李世民闻而不言,忽又有传令兵携圣旨而来,鉴于洛阳数月不下,又有河北窦建德集结重兵而来,李渊下诏命李世民暂且退守潼关,寻机再战。

    营帐中,顷刻间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皆投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圣旨,没有回那传令兵的话,却道:“传令,众将来我中军大帐共议此事!”

    众人面面相看,很快,中军大帐众将集合。一听皇帝诏令,又知窦建德兴兵来援,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刘弘基道:“陛下英明,对中原之势了如指掌,现在下此诏令,正是解了孤军困境啊。”

    屈突通点了点头:“是啊,我军围困洛阳数月,将士早已疲惫不堪。如今又有窦建德的三十万精兵援救东都,我军若不及时撤走,恐受内外夹击啊。”

    “我看不然!”段志玄话锋一转,“我在那洛阳城亲眼所见,有许多人欲弃城投唐,凡欲谋事者皆被王世充斩杀,众将士敢怒不敢言。如今,城内早已饿殍遍地,我军若再坚持些时日,必能一举攻下洛阳。”

    刘弘基反驳道:“段生说的倒轻巧,这是可以坚持的事吗?事关数万将士性命,岂可儿戏?”

    “大将军此话非虚,不过,我倒觉得段生说的不无道理。”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欲一探他的心思:“殿下,王世充如今是穷途末路,眼看必亡,窦建德领兵来救,不正是自投罗网?他若不来,将来我们还需领兵前去,如今岂不正好,此上天赐予的良机,正可一举灭之。”

    “我军不过数万,且苦战洛阳许久,如何应对得了窦建德的三十万大军?!”沉默许久的李元吉不禁一声苦笑:“现在撤军还来得及,莫要等得全军覆没,难复圣命,那可就真没救了。”

    副将李元吉话语一出,周遭俱静,众人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不动声色地看着帐中诸将,眼神忽然落在了封德彝身上:“不知侍郎有何高见?”

    封德彝此次随军出征,实兼督军之职,传诏奏报皆由其掌管。李世民此问,他自然明白其中缘故,可是,不经意间李元吉投来的目光也让他又多了个心思:“回殿下,卑职以为,齐王所言不差,两军兵力悬殊,若要撤兵宜为早撤,这也是陛下的意思。不过,若有万全之策,以奇计取胜,也未可知。如何决断,还由秦王殿下来定。”封德彝的话滴水不漏,一顾两全。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以此来看,诸将多以为撤兵为上策?”

    “秦王,依卑职之见,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房玄龄忽然站了出来,据理力争道:“我军虽将士疲惫,而窦建德劳师远来,亦师老兵乏。况且,他虽有三十万之众,不过多是由击败孟海公、徐圆郎部后所获的俘兵集合而成罢了,这些人自河北而来,既对此地地形不了解,又对被俘后去打别人的仗心怀不满,必是一溃即散,纵有百万亦不足惧。”

    “参军所言甚是。”一旁杜如晦忍不住赞同道。

    “看来记室参军每日文书所记,军情所察也是下了不少功夫。”李元吉一声哂笑,“文书执笔只管记言传令就好,兵家之事岂是文墨纸笔来定?”

    李世民不做声地踱步案前:“既然侍郎说如何决断,由我来定,诸将以为如何?”

    “悉凭秦王决断!”众将不约而同齐声道。

    “齐王呢?”

    “听候秦王决断!”李元吉不以为意道。

    “既如此,传我军令,不撤兵!”李世民一语既出,四座皆惊。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