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思维二

沧州子系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沧州子系文集最新章节!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指能够说得清的道理,已经失去了它的普遍性,带有某些特殊性)。

    日本人学习中国文化,便是因为有智慧的限制,无法变化自如,所以等到后来,既没有曲线,也没有直线,只剩下一个圆形的外壳。日本人自称“大和民族”大者太也,和即是顺,说起来就是过分求圆满,形成“太顺的‘事大主义’”

    “太顺”的部属,绝对服从的结果,固然有利于大量集中。但是万一决策有重大的错误,而此一决策者又“大而有力”则大家盲目服从,势必害己害国。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盛行,自杀飞机愚行,大屠杀蛮行,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日本人为了寻求“大和”往往弄得没有是非。他们一心一意追求利益,成为世人轻视的“经济动物”“日本第一”中蕴含着重大的危机。因为他们缺乏适当的制衡,活像一辆刹车不灵的汽车,走顺路时很愉快,危急时真不敢想象。“大和思想”发展为日本人“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一切为团体荣誉而努力”的大和行为。其理论基础即是“集体主义”

    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比较简单,凡事只要想到自己的权益“不要让自己的权利睡着了”每个人都为自己而争,最后总能达到制衡的结果。“两人独立,个人自由”所产生的个人行为,因利害关系相结合,成为美国人坚强的信念。

    日本人也相当单纯,凡是只须顾及对方,比比“谁比较大”你大我听你的,我大你听我的。这种“上级生”精神,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中国人很复杂,不但想到“我”还要顾及“你”更不能忘掉“他”我们上下、左右、前后都必须同时深思熟虑,面面俱到,才不会不知不觉中树敌,招来无穷的后患。在横的方面,要“和”对任何人的感情,都应该保持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在纵的方面,要“中”对于人的处置,应该有自己的原则,时时刻刻都不离这一根本。中国人不能不坚持原则,否则人家会批评他“没有定律”“缺乏制度”甚至“胡作非为”坚持原则又不能到处得罪人,弄得鸡飞狗跳,妨害安宁。“持中致和”即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能和谐相处,所以“和”就是广结善缘,用广结善缘来“坚持原则”既会做人又能做事,叫做“致中和”乃是真正的圆满。

    不能“致中和”结果必然“和稀泥”我们不能因为痛恨“和稀泥”而怪罪“致中和”

    太极行为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现,目标放在“致中和”

    “致中和”行为的第一特性是“不执著”中国人满脑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困难。1、不容易听信别人的话;2、不重视团体规约;3、不完全遵照上级命令行事;4、不认真接受工作规范;5、不相信企划;6、不能真正科学化;7、不容易完全标准化;8、不能够大家一致,总认为我应该特别。

    “不执著”在管理上有许多好处:1、头脑灵光。善于应变,对于变动快速的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力。2、自动调整。在工作进行中,能随时适机调整,不断随机应变,以求达成目标。3、弹性应用。具有极大弹性,能承受企业内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多种压力;4、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加以把握,不受原则计划的限制。5、不畏艰难。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天大的困难,中国人只要有心去做,都有办法解决。

    中国人的不执著正是弹性大的表现;美国人看日本人变来变去,没定准;日本人看中国人简直飞来飞去,没定处。中国人不执著的特性、堪称世界之冠,中国人擅长应变创新。

    致中和的第二特性,是“不受管”中国人一开口就是“谁要你管?”却很少听到“请你赶快来管我”这类的话。

    “我做了这么多年,难道还要你管?”“你想管我?先把你自己管好再说!”

    任何主管,要管他的部属,他的部属一肚子不高兴,心里盘算着:“好,你想管我,那我就想办法气你;不把你气死,你就老要管我!”结果主管多半真的被气死了,因为中国人多的是气人专家。

    人不能管,谈什么管理呢?不用担心,中国人有的是办法。我们的管理态度是:先看能不能管,能管就管,不能管的人要“理”你理他,他才会理你。如果再理不好,那就应该“安”他,你尽力“安”他,他自愿卖力,这是中国人最高明的“安人”“安人”比“理人”高明,理人比管人有效,可惜大家一心一意想要管人,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乱了,也不可能好好的工作,谈不上什么绩效。

    “不受管”会增加管理上许多麻烦:

    1、不喜欢承受压力,愈是压他,他愈是表面应付,内心不愉快。

    2、不爱看规约,你要他签字,只要大家签他就跟着签,很少会认真去看,更谈不上记在脑子里。

    3、不愿意上级不断地盯住他,要他这样,要他那些,他表面上在听,实际上未必以为然。

    当然“不受管”也有许多好处:

    1、不必管他。善于领导的主管,懂得安他,看得起他,让开一步不去管他,他就会自动去做。

    2、不必操心。操心根本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你越急他越不急。只要安他,让他身安心乐,他就会自动去操心,变成他急你不用急。

    3、不必制衡。中国人不喜欢被管,本来就是一种制衡,用不着再多方设法,安排制衡的力量,到头来不过流于形式。

    中国人的“不受管”也是不一定的。当他做得顺手的时候,最讨厌人家管他;但是一旦遭遇困难,特别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喊叫:“为什么你都不管?”

    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不要你管,这才是中国人不受管的真相。

    致中和的第三特性“爱讲理”在“情、理、法”三者“理”居其中,中国人有其“居中为荣”的次序观,所以“理”最为重要。

    中国人最重视“理”表现在“人人爱讲理”的行为上,我们一再流传:“读书要明理”;“做人要懂得道理”深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因而“理直自然气壮”遇到争执,总是“请老先生评评理”事实上,最让中国人受不了的一句话,乃是:“你这个人怎么不讲理?”

    “爱讲理”会增加管理上许多困难,诸如:

    1、理不易明,很难沟通。道理多半是相对的,究竟孰是孰非,很难判断。如果样样要讲道理,实在不容易沟通。

    2、各说各话,很难协调。任何场合,特别是公开的场面,大家各说各话,只有嘴巴没有耳朵的结果,增加了协调的困难;就算有,结论也是各有不同的认定。

    3、固执一理,形成意气。人难免有成见、偏见,并不可怕,但如加上“固执”那就十分可怕,中国人“不执著”却容易固执己见,易于形成面子的意气之争。

    4、立场改变,理随着变。中国人重视立场,往往计划时是儒家,执行时变道家,到了考核时,一副释家菩萨心肠。在位时是儒家,不在位时变道家,更为明显。

    5、理说的多,实行的少。有些人误认为“沟通就是多言”因而“尽在那里说道理,以致没有时间去实行”“沟通”与“多言”完全是两回事,要沟通,却不可多言,这才是有效的沟通。

    “爱讲理”也有许多管理上的好处:

    1、让他自己讲。中国人爱讲理,又常常认为自己所说的才是道理。别人所讲的都不尽合理。在管理上只要有办法“让他自己讲”他就赖不掉。

    2、一切求合理,管理即是“管的合理”只要十分警觉理不易明,随时谦虚能容,而且力求合理,中国人自然接受。

    3、理直气就壮。无论众人如何议论纷纷,自己如果真的有理,便不必害怕,更不必计较。气壮的意思是自己心安,并不是壮起胆子和人家斗气。

    4、有理者得人心。有理终究得人心,得人心者更容易显得有理,所以“由情入理”才是合情合理。得人心是有理的有效证明(存心讨好的除外)。

    5、有理约束人。有理便可以依据道理来约束他人,不过要让对方觉得不讲理时,才施以约束,所以中国人说“法”的时候,喜欢连带着说“合理合法”

    “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情”和“法”两者,都要把“理”拉进来,是证明中国人最讲道理,一切管理行为,不执著到合“理”的程度,不受管也合“理”地接受管理,那就是真正合乎中国人的“管理合理化”

    中国人的管理行为,一直在改变,但这三种特性,大概都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