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女儿

独往独来2008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独往独来2008文集最新章节!

      读雅君自传体文学作品草木一秋,让我同时想起两个女人,一个是中国的萧红,一个是日本的阿信。同时又想到了两个词,即“风格”与“精神”可以说,萧红的风格与阿信的精神,统一于这部作品之中。叠现出一个完整的形象,那就是作品的主人公雅君自己。如果分解开来说,前半部更象萧红,而后半部则更象阿信。萧红是中国北方黑土地走出的一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著名女作家,阿信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影响了这一代中国人,自主创业意识的日本电视剧人物。

    同样生活在黑土地,同样生活在农民中,同样是写作者,同样是写故土,同样是写自己,同样是写人生,同样是写农村,同样是写芸芸众生虽然她与萧红生活在不同年代,但我觉得她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因此,在雅君写第一稿时,我就让她读点萧红,当然还有迟子建等其他作家,现在可以说,雅君成功了,她写得那样感人,那样生动。而写自传体,最容易犯的通病就是罗列事件,干干巴巴。但是学习萧红,又知道自己毕竟不是萧红的雅君,运用一种介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文学样式,运用属于她自己的那种文学化的农民语言,生活化的文学语言,加之对农村生活的艺术剪裁,对艺术表现的生活化处理,使得作品中的人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使人读后为之感动,为之思索。写自传体能写到这个份上,她确确实实成功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成功。

    草木一秋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头到尾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真情。

    雅君是一位女性,她既是一位情感丰富的女性,更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女性,从青年学子时代到几十年的相知相交,她的这一特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对有血有肉的人是这样,对无言无语的大自然还是这样。对亲人是这样,对朋友是这样,对同学是这样,甚至对有负于她的人也往往还是这样。对人是这样,对他豢养的小狗也是这样。因此作品始终都写得那么动情、多情、深情。无论“祖母慈母”中的祖孙情又兼母女情,还是“苦乐年华”中的许多章节,从不同侧面写的母女情、父女情、姊妹情。而母女情中,既有对生母的深情和对义母的浓情,甚至还有童年时认狗、认树为干妈的深情回忆,更有自己作了母亲以后的那片舔犊之情的慈情、挚情;父女情中,既有父亲打她、骂她、又呵护着她、照顾她那份复杂的情感,又有她对父亲既有反抗又颇孝敬的真情;姊妹情中,既有象“老抱子”一样的“母爱”也有恨铁不成钢的痛苦无奈的复杂感情;而同学情中,则有小学、中学、师范、党校不同时期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交情的各不相同的多重情感。有的是萍水相逢却终生难忘,有的是以血誓盟生死不渝;有的是打打骂骂不离不弃,有的取长补短相携相敬。写朋友情,时时不忘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写干群情,处处流露感恩心理;写爱情,多姿多采;写乡土情,一往情深动情处催人泪下,深情处难以言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诗句),雅君虽然是一位多情的女子,却又有着男人一样的丈夫胸怀。他既为自己是农民的女儿而欣慰,又从不甘心象父母那样庸庸碌碌逆来顺受过一生。她象萧红一样,是大地的女儿,有着愿做春泥护花的情怀。又象阿信一样,是命运的挑战者,时代的弄潮儿。尽管生命的春夏秋冬不断的经历一次次风霜雨雪,尽管人生道路上总有必须面对的坎坷波折,但是“凄风苦雨,”雪压霜欺,不但没有让她弯下腰,反而更加精神抖擞。她以一种超乎常人的“皮实”和“抗造”的顽强,走过“一路艰辛”、“十年风雨”、二十六年工作历程,迎来了春华秋实,秋色缤纷。

    从黑土地农家院走出的雅君,始终认为自己是草木一株,怀着对大地母亲的感恩之情,怀着对家乡人民的报恩心理,她始终想努力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回报大地。也许她的宿命中注定,此生与大地有缘。曾经一心跳出农家门的她,师范一毕业,又坚定不移的走向了更为贫瘠,更为广阔的山乡。当她离开农村,进入工厂进入机关工作之后,除了行政工作和党务工作,她担任时间最长,又是最后的职务,就是嫩江县建材局副局长兼墙改办主任,作的仍然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消灭几千年形成的秦砖汉瓦工作,多次荣获省、市墙改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先进集体称号。直到机关改革大潮中“急流勇退。”她仍然念念不忘保护土地,保护家园,并决定由自己亲自继续做下去。

    墙体材料改革,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在一个边陲农业大县,又是意想不到的漫长和艰巨。但是,她却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抗争墙改工作“黎明前的黑暗,”不但自己创建了墙体材料节能公司,又把公司扩建到,养育了她的故乡,长江村土地上。她不仅要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北江那古老的土地上,建起自己的“阳光产业”而且还要在那沉积着历史沙碛的地方开辟出生命的绿洲。

    这就是姚雅君,这就是姚雅君的草木一秋。通过这些充满深情的文字,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黑土地一样淳朴、善良的中国弄潮女性,一个先进理念培养起来的优秀女干部;一个不屈不挠的女强人,一个模范党务工作者;一个热心的姐妹,一个诚心的朋友;一个孝顺的儿女,一个传统的母亲;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事业上的支点。她既是一棵小草,一棵小花;也是一棵大树,一根栋梁。虽然写的是自己,但是,她写出了社会,写出了人生。因此,我曾经在她写第一稿时,写过这样几句题记——

    人生如草木,转眼过一秋。

    或者春花灿然一现,或者霜叶绚烂一片;或者无声无息,委身于泥土,或者轰轰烈烈化成了烈焰;或用籽粒和果实给这个世界留下新的希望,或用茎叶枝杆给其他生命做出无私的奉献

    都是无边绿色王国里的一介草民

    都是苍茫天地间社会的一个支点。

    这就是草木一秋给我们的启示,这就是我高兴为草木一秋作序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