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洒满光的路上

丁香雨巷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丁香雨巷文集最新章节!

      题记:

    秋

    ——教坛偶感

    左一半是你

    右一半是我

    你是春天的苗

    我有夏日的火

    我们携手走向秋

    结着硕大的果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身在昌大读研,回顾考研的来时路,颇多感触之中,又有几分感激。

    叩门求教,心沐师恩。“你英语基础差,就不要报中文专业了,换个专业吧。科技哲学还是可以的。”在同学的引导下,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科学技术哲学的专业。按照南昌大学招生简章的要求,买来了相应的书籍来看,发现自己挺感兴趣的。尤其是宇宙天体运动和生物进化等方面,感觉自己真的好像就看到了时空隧道似的,看到了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美好的前景,挺能开阔眼界的。

    可兴趣归兴趣,毕竟自己是半路出家,书后的有些练习还是不会做。怀着求助的心理,我拔通了办公室的电话

    “你就是上午打电话的考生?你将弄不懂得的问题准备好,待会儿老师开完了会,就拿去问张志永老师,他是教‘世界科学技术史’这门课的老师。马哲原理要问某某老师(惭愧的是,我现在连这位老师名字都记不得了)”应张丹老师之约,我于下午来到了哲学系办公室,陈述了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张丹老师这样对我说。

    “我与那两位老师从未谋面过,他们会解答我的问题吗?”我心里有点忐忑。

    “会的,会的。”

    正说着,老师散会了。

    找到了张志永老师之后,我翻开了科技史书后的练习,找出作了标志的习题,向张老师请教了起来。张老师当时很激动,语速较快,但解答问题却让人听得很明白。约摸化了近一个来小时,我才问完了我想要问的科技史方面的问题。接着我找到了教马哲原理的那位老师。记得当时我问得是往年的一道真题,是关于赫拉克利特的原著导读题唉,只可惜自那以后,再也没有看到过这位老师,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程门立雪多勤谨,凿壁偷光需用心。那一年,我专业课成绩考得较高,但由于英语单课没上线,又落榜了。有啥办法,再接再厉呗。

    绝处逢生,缘定昌大。虽说参加了英语培训班,着意攻读了一段时间的英语,但考试的成绩将会怎样,心里还是没有底。在同学的劝导下,我重新填报了志愿,将第一志愿改填了c类的一所学校,以求英语能够过线。没有再报南昌大学。

    网上一查询,英语考了54分,总分也超线三十多分。我当时兴奋地跳了起来。谢天谢地,我总算走过来了。

    为了应付复试,揣摩着老师可能要问的问题,找来英语范文整天的背着,专业课程相对的就看得少了。当时认为,c类学校地处偏远,无人愿去。谁知报c类学校的人特多,我估计的情况有误。在仓促之中,我又败北了。

    得知“不录取”后,我心慌意乱。那几天的工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网上查寻调剂信息——记下学校的电话号码——找电话亭——拨打电话——不通(或无人接听)。天虽然下着大雨,但依然不能中断我的工作流程。为了抢个先头,腿扭伤了也要瘸着跑,尽管是揪心的疼。头上淋着雨水,身上冒着汗水,心里滴的却是泪水,而这种哭泣只能在心里偷偷地进行。可以说所有c类的学校都让我给打遍了,最后总算西部一所学校答应了,叫我当晚就把个人资料用传真发过去,可时间已是午夜11点多了,发传真的地方早已关门。

    一份急切的期盼,一个无眠的夜。第二天一早发传真过去,得到的回复却是已调剂满了,不要。我五雷轰顶!就差没晕过去。

    南昌大学是a类学校,c类学校都不要我了,它会要吗?在朋友的劝说下,我惴惴地拨通了南昌大学的电话。那天已是4月8号,离南昌大学安排复试时日只有6天。

    “你报得是哪个点?英语考了多少,总分多少?”电话里,陈靖老师询问我的基本情况。

    “科技哲学专业,英语考了54,总分329。我已经超线好几十分了。”我如实回答之后,极力想突出自己的优势。

    “你尽快赶过来吧,下班之前一定要赶到。”

    上帝怜觑!总算要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犹如将死之鱼遇到了活水。的士司机也被心急如焚的我催得烦躁起来。

    “学校14号复试,没几天了,回去好好复习一下。”陈老师将我的调剂申请表交给系里签字,确定学校接受了我的调剂申请之后,关切地说。

    我当时激动不已,傻傻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感激的话才好,嘴里只一个劲地应着“是是”

    敬爱的陈老师啊,你的一个善举可挽救了一个将要破碎的梦、安抚了一颗酸楚的心呀。假使你也来一句“调满了,不要了。”我不知我的结局会是什么。即使有其他的学校要我,那又会是一段怎样的波折呢?

    将太息以掩涕兮,哀考研之多艰几经波折,依旧是在南昌大学找到了希望。悲乎?喜乎?冥冥之中,似乎上帝早已安排了我和昌大的缘分。

    我当时还不知老师的姓名,只觉得她好美好美。

    险象环生,梦圆人文。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万一南昌大学不录取,我又流落何方啊?心里不无顾虑。有人开导我说:“像你这种情况,要找找熟人。”可是我在南昌大学举目无亲,我找谁去呀?折腾了一天下来,一无所获,就连哪些老师是复试考官,都众说不一。唉!听天由命呗。

    复试的日期如约而至。由于上次应付c类学校的复试,英语准备得还比较充分,所以这次复试英语,倒不觉得有好大的压力。可当靠近综合面试考场时,心里不由得又打起了鼓,毕竟上次留下来的阴影并未消除,心理是有障碍的。

    “李院长好。”

    “李院长,你好。”

    走廊里,正在看书温习的同学们突然活跃了起来。一位面容清秀约摸刚过中年期的老师出来更衣。

    “李院长,您好。”我也不甘示弱,急忙上去套近乎。这是我和李冬妮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当时委实不知她是哪里的院长,只是跟着别人这样称呼她罢了。

    “同学们不要过于紧张,专业知识你们都笔试过了,这次面试只是看看你们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前面面试过的几位同学都很紧张,太紧张了不好。”李老师的态度很和蔼。尽管没有削减那种剑出鞘箭在弦的紧张气氛,但廖廖几句话,却让人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了南昌大学的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

    “李院长,这里的老师不会问太刁钻的问题吧?”我赶忙抢过话头问,惟恐她随时进去。毕竟有教训在先,败北的滋味并不好受。

    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进去,出来;又进去,又出来。我的心也越缩越紧。

    “你本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那我就接着刚刚谈到的运动这个话题,问你运动的概念是怎样的?”

    在我作了一番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黄承烈老师介绍了在场的几位考官。记得当时在场的除了黄承烈老师和李冬妮老师之外,还有章海鸥老师和张志永老师。那时欧阳光明导师出差了,还未见到他老人家。几位老师谈吐都很温和,表情也很慈祥。不似上次所遇到的场面,像审问犯罪嫌疑人一样,严肃的让人有点诚惶诚恐。这或许正是南昌大学人文精神的又一种外在表现吧。寒暄了几句之后,张志永老师便单刀直入地提了这个问题。

    “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空间上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我心有成竹地响亮答道。

    “不对,不对。你回答的是物理学上的运动概念,我问得是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它有几种类型?”张老师笑着摇了摇手说。

    天呀,概念还没有答对,又问起运动的分类了。我窒息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只觉得血压在不断的升高。心里是十五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努力搜寻着已有的记忆,头脑却一片空白。心想:这回又玩完了。

    老师们似乎已看穿了我的窘态,在交头接耳地谈起了学校的未来发展。没有了那钉子似的眼光盯着,我的心也平静了下来,顺利地答完了老师的提问,并补上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回答或许不能让老师们满意,但我是可以继续努力的,也正是有诸多的不知,我才需要学习机会。各位老师,是这样说吧?”

    “你平时有些什么爱好吗?比如你是学中文的,你在文学方面的爱好”李冬妮老师微笑着问道。

    这下我可来劲了,不等她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神侃了起来。整个场面的氛围有了明显的转变,仿似在和家人聊天,是那样的融洽,那样的亲和

    是的,面试的目的不是要难倒一个人,而是在检查一个人的同时,还要锻炼一个人,铸就一个人,扬其所长。坚持原则的同时又让人感到一种亲切的氛围,或许这正是南昌大学内在魅力之所在。这就是我在昌大才有的一种与众不同的体会与感受。幸运的是,我终于成了人文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圆了夙梦,尽管是自费生。

    乡野布衣,情归名师。说到选导师一事,更是平淡的无话可说。记得与欧阳老师第一次会面,是在开学时的师生见面会上。当时既不知他是北京大学的博士,更不知他早已是饮誉校内蜚声省内外的知名教授。仅从黄承烈老师的简要介绍中得知,他在校宣传部任职。

    到了选导师的时候,我茫然不知所措。选谁好呢?有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我不太感兴趣,对其研究方向感兴趣的李冬妮老师与欧阳光明老师又都是行政要员,我一个从旮旯儿里走出来的土包子,人家瞧得上吗?真是欲说还休(羞)。

    “哪个老师不嫌弃我,我就选哪个老师作导师。”在同学们商谈之余,我最后扔出了这样一句话。这确实是当时的感受,倒不是在放烟雾弹企图要迷惑哪一个而去暗渡陈仓。

    但话虽这样说,最后还是按耐不住性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边打听边寻找来到了欧阳老师的办公室。说来羞愧,我和欧阳老师只是开学时的那一面之缘,并未说上一言半语的,就连他的相貌我都记不清了。在问过走廊里的老师、证实里面坐着的确实是欧阳老师时,我才敲门进去。

    在作了自我介绍之后,我说明了来意,并呈上了早已准备好了的想极力证明自己是可塑之材的资料。

    “在你看过的所有哲学一类的书中,你对哪一本最熟,你写一份学习心得给我,好吗?”平淡的谈吐,温馨的语气。

    “嗯,好。我明天就交过来。”听口气像是有“戏”了,我马上斩钉截铁地说,回答的干脆利索。

    第二天,我交上了一份誊写工整的手稿,那是我一天一夜辛苦的结果呀。

    “老师,如果您没有异议,导师那一栏我就填上您的名字啰?”我察言观色试探着问道。

    “好吧。课外要多看看书。”欧阳老师和我闲聊了起来。

    就这样,欧阳老师纳下了我。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喜出望外。这令我想起了在乡村中学教书时所遭遇到的一些龌龊的人和一些不痛快的事,相比之下,更让我感到了南昌大学行政官员的可亲可敬。在欧阳老师身上,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到一点官爷的架子,有的只是幽默谈吐中所透射出来的智慧和难能可贵的平民意识。也许只有智者才能达到这种返璞归真的超然境界吧。

    心呀,再不用饱含沮丧,泪呀,无需再流淌,拨开浓雾,我已看到了太阳。感谢昌大圆了我的研究生梦,感谢昌大的人文关怀,驱走了我心中的阴霾。热心助人的张丹老师,精于学术的张志永老师,急人所急的陈靖老师,和蔼可亲的李冬妮老师,还有我的导师——平易近人的欧阳光明老师这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就是一串串不褪色的记忆,这一个个热心的故事就是一份份暖融融的关爱。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春满园。从普通职工到行政要员,从年长的到年轻的,无论在岗还是离休,皆显春色。这,应该是昌大教师整体素质的写照和群体形象的缩影,又是昌大师资软件建设的一大亮点了。它显示了昌大“厚德载人”的真我风采。愚生钝拙,才疏学浅,只能以这最平实的讲述,撷取生活中些许浪花涛沫细微琐事,来表达最崇高的敬意,过多的溢美之词反而显得苍白又冗余。

    祝福你,我的各位师尊;祝福你,我的美丽昌大。

    2007-5-8写于研究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