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天下雄

邓四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邓四平文集最新章节!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峥嵘而崔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唐的诗仙由此仗剑出川。笑傲江湖,酒气淋漓,七分酒气馈赠给了朗朗明月,剑气长啸,秀口一张,三分酒气便酿成半个盛唐。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大宋的陆游由此入蜀。古道,西风。侠骨,柔肠。铁血,丹心。一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一道剑门,谱写成了一曲壮丽悲怆的千古长恨之歌。

    推开历史的窗扉,多少的迁客与骚人由此过往。这些都是文人。这些都是用一管孱弱的毛笔在脆弱淡黄的宣纸上率性书写天地山水比划书剑恩仇快意人生的文人。也许,其实他们做梦也都没有想到,他们用一管孱弱的毛笔或者随口率性吟咏而出的三五诗句竟然能够穿越千古的时空,超越生命本身的短暂和脆弱,镌刻进天地山川与历史的长空而深入人心,长留人间,甚至跨越时间、空间、国界和地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吸引着古今中外更多的朝圣者因此而纷至沓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与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嘉峪关、娘子关等闻名中外的中华雄关一样,剑门关理所当然的也应位列中华雄关之列。尽管如今的剑门关早已失去了其在冷兵器时代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重大军事上的意义和价值,刀光剑影早已成为了远去的记忆,鼓角铮鸣也早已化着山间的清风流水潺潺而去。但其险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人文让如今的剑门关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意义,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熠熠生辉的历史地理坐标与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剑门关早已横亘成为了人们心灵之中一本鲜活的三国,成为了高高耸峙在人们心中的一道永远的英雄的丰碑。震古烁今,名扬中外。剑门关,也因此而令人蓦然发觉应该非去不可。

    仿佛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2013年1月7日下午,我终于有幸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剑门关的脚下。不登长城非好汉。由此及彼,不登剑门关也许算不上真正的男子汉吧。我想。

    从广元元坝区的昭化古城出发,沿着剑昭公路逶迤而行,大致行了30公里地就到了剑门关所在的大小剑山脚下,先是在一个叫农夫山庄的地方吃饭,进得饭店才知道山庄只卖豆腐,山庄墙壁上挂着的菜谱上赫然写着一百多道豆腐作为材料制作而成的豆腐宴的名字,和家乡蓬安的河舒豆腐一样,都是五花八门品类繁多。剑门豆腐非常出名,品尝之后,觉得和蓬安的河舒豆腐大致不分伯仲,都有得一比。简单地吃完午饭,然后兴致勃勃地走出山庄大门,抬头便看见了大小剑山赫然映入眼帘,只见大小剑山左右排列,仿佛从天而降的两柄古剑,寒光闪闪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远看云雾缭绕,只知剑门关应该就隐藏在大山深处,但又丝毫不见其踪影。

    然后去到剑门关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沿途的游步道两侧都赫然竖立着醒目的黄色大旗,上书“诸葛”二字。才让人蓦然想到,剑门关之所以名闻遐迩,不仅仅只是因为李白杜甫陆游等等数不胜数来过此地旅痕流芳的文人,还有作为一代雄主的刘备,亲率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将士由此入蜀,从此而开创和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足已雄视千古的千秋伟业,并以此为基地在中华历史的文明长河淋漓尽致地精彩演绎出了一幕又一幕惊天动地千古不朽的经典与传奇。

    因为是奉命前来向剑门关兄弟旅游单位学习,对口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名叫蒲芸的年轻美丽的讲解员,小蒲是一位很有文化,也很有品位的美丽女子。在她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剑门关景区。向前行走了十余米远的距离之后,小蒲停下来告诉我们,进入剑门关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向左边走可以坐索道车直接上到剑门关,另一条则是向右边走沿着山间的游步道登临剑门关,坐索道车上山会有很多沿途的景点看不到,于是,我们众口一致地选择了走路上山。

    走在山间,沿途草木葱茏,青青的青石板铺设而成的游步道在山间蜿蜒盘旋,行至险要之处,便架设有栈道通行而过。山道两旁,偶有巨大的岩石突兀立于路边,而岩层之中则有层层叠叠的鹅卵石或者贝壳镶嵌其中,才蓦然想起原先读过的地理书中仿佛说过,远古的时候,四川盆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质造山运动,几经沧海桑田,原先的大海竟然变成了如今的高山与峡谷。大自然的伟力由此而可见一斑。其实,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任何人和事物都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对大自然理应时刻心存敬畏,其实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生存哲学和处世智慧。

    继续一路前行,然后到了细雨亭,山崖之上雕刻着一幅壁画,一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骑着一头瘦弱的黑驴,跌跌撞撞而来,旁边龙飞凤舞地镌刻着几行行草,字迹潇洒俊逸,妙趣天成,依稀可辨“细雨骑驴入剑门”一行诗句,想必那骑驴的老者一定便是那位侠骨柔肠而又铁血丹心早已名垂千古的陆游老先生吧。

    一场柔情的细雨穿越历史的天空,从大宋烟雨江南的婉约之中一路飘洒而来,多少的离愁与相思,多少的悲欢与离合,人生仿佛就如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旅行,永远也看到不尽头,走向远方,又有远方。

    过了细雨亭,便到了子规桥。子规啼血,传说这种鸟为古蜀国王杜宇死后所化,每年春季,杜鹃鸟叫唤人们“快快布谷”啼得血染漫山杜鹃。听其桥名,便顿时让人感到无限的伤感与心痛。真没想到在这几乎荒芜人烟的深山老林之中,居然还有这样一座高高耸立的吊桥,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令人不期而遇如此伤感和心痛的传说。

    摇摇晃晃过了子规吊桥,继续往上攀登,便到了一个半山腰间的一块平坝,平坝正中高高耸立着一座红色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大雕塑,雕塑名为五丁开山,大致说的是秦惠王时,秦国使用计策,利用蜀王贪婪的心理,打通了由秦入蜀的通道,最后一举统一了巴蜀大地。现在的古蜀道便名曰金牛道。

    然后继续上行,有李白杜甫雕塑等等景点,记忆很深的地方是诗仙桥,李白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名山大川,纵观李白的一生,他其实一直都是一位胸怀壮志并时刻渴望大济天下苍生志士,渴望出将入相其实才是李白一生真正的人生追求,以便得以施展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命运和历史却又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李白一生政治上非常不如意,也许正是其政治上的不如意,却又刚好为中华文明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其文学上的成就和人格上的魅力,令其早已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一座光耀千古的伟大丰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许要暗自庆幸幸亏当年唐玄宗没有委任李白,否则中华文明史上只会又多一个无关紧要微不足道的平庸小吏,却会痛失一位震古烁金光焰万丈的伟大诗仙。伫立桥头,对诗仙充满了无限的仰慕与崇敬,同时也充满了无限的同情与伤感,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于我之心间。

    然后,在小蒲的带领下,我们又去到了山里的一个名叫4d的电影院,看了一场有关剑门关历史的4d电影,说是4d电影,其实就是那种很多年前传说的立体电影。电影院修得很有特色,修成一方巨大的山石形状,和整个大剑山浑然一体,隐藏在林木森森之间,如果不是小蒲介绍,还真看不出来这竟然会是一个电影院。电影的名字叫剑门神鸟,详细地介绍了剑门关的古往今来的历史,电影拍摄得非常大气磅礴,画面精美,声光电等等各种现代科技融为一体,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感到极大的震撼。

    从电影院出来,往下行一段山间青石板小道,过了古炮台、雷鸣桥等等景点,然后再往上行,侧头而望,大剑山的悬崖峭壁犹如刀劈斧削,而悬崖峭壁之间居然高高耸立起一根单独的石柱,高约数十余米,一柱擎天,人称“玉笋峰”又有人称其为“天下雄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奇特,委实令人啧啧称奇不已。

    往上爬数十级台阶,终于到了剑门关脚下了。抬头仰望,剑门关其实并非原先想象之中的那么高大巍峨与高不可攀,相反,如今的剑门关给人的感觉倒像是一个小小的城堡,城墙长宽不过十余米,城楼高约十余米,据说原先的关隘毁于2008年512地震,现在的关口是在原址复建而成的。其实这些早已并不重要,剑门关的雄伟本身就在其穿越千古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而并非是在其高耸云天的砖石和城楼。

    据导游小蒲介绍,蜀汉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六出祁山攻伐曹魏以期恢复汉室一统江山,于此磊石为关,驻尉守险,从此剑门关成为历代军事要塞。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身死五丈原之后,诸葛传人大将姜维又引兵由此七出祁山伐魏,最后曹魏大将钟会引兵13万于此攻蜀,姜维率领3万蜀兵依此据守,13万曹魏大军竟然于此寸步难前。曹魏大将邓艾分兵五千走阴平小道,偷袭成都,后主刘禅出城而降,而剑门关的将士们依然还在浴血奋战。

    穿过剑门关的城门洞,继续往里而行,古蜀道一路延伸,蜀道漫漫,蜀道之侧,有刘备横刀立马、孔明立关等等巨大雕像,让人感受到千年以前伟人的豪迈气概。继续前行,可见古人对剑门关的一些题写在山崖之上的评价之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直方大”三字,大意便是剑门关这个地方乃至这里的人民都是非常的“正直“”方正”“大气”继续前行,峡谷之中,可见传说中的“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历史遗物的复制品,让人梦回千年以前激情燃烧的岁月。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自古以来,忠贞报国者历来受万世景仰。姜维自然亦不例外。神奇的是,虽然后来蜀国亡国,但一方巨大的山石依旧铭记了一段英雄的传奇,在剑门关旁边,一方巨大的山石居然栩栩如生形如一位古时武士的头像,被人誉为“姜维神像”据古蜀道旁的碑刻记载:“蜀汉大将军姜维赤胆忠心,志继孔明,力扶汉室。传说其死后,英魂返关,在隘口化作武士神像,护佑蜀汉故土。”

    行到这里,我觉得满腔悲愤与伤感。我自认为自己的血液中其实永远都一脉传承着一种精忠报国的壮志与忠诚,我也自认为自己的血液中永远都流淌着一种英雄的情怀与气质。仅仅因此,不再赘述。请允许我的拙笔记录的这篇游记就此打住或者结尾,即使再往后行还有无数的景色和典故,我亦不再稀罕,仅凭一种忠贞不二舍身取义义薄云天的精神和气质,剑门关,便早已足够睥睨天下与雄视千古。

    剑门天下雄。

    剑门关留给我的不仅仅只是短暂的驻赏,更多的却是发自灵魂深处最刻骨铭心的铭记与怀念。

    一剑定江山,雄关迎天下。

    2013年1月12日3921字记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