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滕王阁

邓四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邓四平文集最新章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代大才子王勃一篇即兴而作的滕王阁序,才气力透纸背,风华绝代千古,滕王阁从此而闻名遐迩。

    地以文传,文以人传。千年时光流逝。究竟是滕王阁成就了王勃的千古不朽,还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阁的驰名中外,其实谁也说不清楚,其实也不需要说得清楚。无数的游人因此而纷至沓来,寻幽?访古?朝圣?寻梦?究竟是为什么而来?也许就是冲着一篇才气力透纸背的文章的标题而来,或许只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而来,人来人往也许只是为了寻找一点点时光遗留的碎片,熙熙攘攘也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点点早已远去的前人的足迹,川流不息也许更只是为了感受一点点先贤淡淡的气息。

    古城阆中天下稀,城南胜事可断肠。仅为此,阆中滕王阁就是值得一去的胜地。

    其实,闻名遐迩的滕王阁共有两处,两处滕王阁都与同一个名叫李元婴的唐朝王爷有关。

    据旧唐书载:“李元婴,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受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县。”李元婴初到山东封邑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在当地民愤极大。无奈之下,太宗李世民只好将他贬到苏州。而他在滕县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哩,则因他在那一带的名声不佳,也只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历史仅仅是将他曾经的封地叫作滕县罢了。李元婴到苏州,先为刺史,后转洪州(今南昌)都督。此时,他恶习依旧。永徵四年(653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李元婴再改为隆州(今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其实,这一调动是高宗李治对他言行举止的又一次警告,但他依然骄奢放纵,并没把警告放在眼里。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新唐书记载,滕王贬到阆中仍不遵守法度,且更加放肆。其录事参军裴韦劝谏他,话没说完他便打。一次,高宗大赏亲王,赏给各位亲王彩绸五百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高宗说:滕王钱帛已很多,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让他做穿钱的绳子。这是高宗对他的委婉劝告。但后来也有史家认为,滕王这些行为都是他在皇位争夺漩涡中采取的“韬晦之计”使人们认为他对皇权不感兴趣,从而躲过了李世民、李治对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据悉,诗圣杜甫旅居阆中时曾游滕王阁,有滕王亭子和玉台观诗各二首,极赞滕王阁风光的秀美和奇异,仅仅冲着诗圣杜甫留下的这两行清丽的诗句,十七年前,年轻气盛的我便带着一群孩子们唧唧喳喳流浪汉似的跌跌撞撞地来到了阆中滕王阁。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来,其实那时候年轻懵懂的我们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既然千年前诗圣杜甫都去过并能留下诗篇的地方,那一定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年少轻狂,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心中的梦想,不需要任何理由,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背包和行囊。一切就这样简单而直接。

    记忆中,阆中滕王阁其实已成为当地的一个公园,公园所处的位置在当地一个名叫玉台山的地方。印象很深刻的是,从半山腰的一道铁门而进,眼前便是一道巨龙似的长廊,长廊依山而建,雕梁画栋,飞檐翘拱,若隐若现,掩映于苍翠的林木之间。步入长廊遥望,只见清丽的嘉陵江自西北蜿蜒而来,汇为一潭,又折而南去。俯视江潭,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江天之中。徘徊于长廊之中,仿佛依稀可闻千年以前滕王与王妃们在廊间倚栏远眺缠绵悱恻的嬉戏之声。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多少繁华竟如梦。滕王早已化成烟尘,诗圣的背影也早已远去,而此地惟余后来者们徘徊踟躇的脚步。

    走出长廊的亭台轩榭,从遥远的历史的记忆之中回到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之中。居然没想到的是,又与一位叱咤风云名叫张飞的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不期而遇了。只见苍松翠柏丛中,一尊高大威猛的张飞青铜塑像凌空而立,威猛的张飞豹眼环睁,须发如钢针根根立起,手持丈八长矛,身下挎一匹雄健的骏马,骏马低头怒吼,前蹄腾空,仿佛正欲出征疆场杀敌,风萧萧兮马嘶嘶,伫立塑像之前,那雄健的骏马与其马背上的主人仿佛正划破时空凌空飞奔而来,那骏马的大理石底座上赫然镏金而书“张飞”二字,没有任何身份的介绍,也没有任何生平的说明,因为一切的文字和介绍也许都属多余和苍白,张飞名号下方的括号内也只书一行简单的数字——(公元214年——221年镇守阆中)。

    千百年时光流逝,其实,稍微对阆中这座古城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们都会深知:张飞的形象与其精神气质早已经与这座千年古城融为一体了。张飞就是这座古城的保护神和城市精神象征,阆中古城就是张飞的灵魂栖息地与叶落归根处。千百年来,古城内至今保护完好有汉桓侯祠张飞庙、张飞墓等等名胜古迹,张飞巡城等等民间祭祀活动至今流传不衰,张飞牛肉系列产品享誉八方,有关张飞的传说故事在古城俯拾皆是,有关张飞的系列文化在当地均被挖掘和发挥得淋漓尽致,几近家喻户晓。因此,在纪念滕王的公园内能够邂逅威灵震一方的张飞大将军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穿过一座汉白玉的玲珑精致小石拱桥,便是传说中闻名遐迩的阆中滕王阁了。而眼中所见的滕王阁早已不是历史上留存的旧时之滕王行宫了。唐时滕王李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的滕王阁早已经毁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解放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依旧仍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现在的滕王阁乃新建的仿古建筑,叠级屋台之上,24根朱红巨柱,托举层楼,雄伟壮丽。登楼南眺,锦屏之秀,蟠龙之奇,伞盖之丽,远山近水,尽在一望之中。由阁后上行即玉台观,有傍崖长廊,遮护摩崖石刻及石洞。古石洞有二,即颐神洞和慈氏洞,为道家修炼之所。其下又有碑亭,矗立一列书画石刻。

    复建的滕王阁虽然也显富丽堂皇,但却始终找寻不到旧时的煌煌大唐气象和古时的风韵,怅然若失之余,唯有大殿台基之下的唐代佛塔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睛和心灵。只见在滕王阁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米有余,保存基本完整。今人研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只存一座。静静地伫立于庄严肃穆的唐代佛塔之前,顿感宇宙之浩淼,而生命之须臾与卑微。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茫茫尘世之间,滚滚红尘之中,很多年很多年过去,唯遗时光的碎片与依稀惆怅的回忆。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蓦然回首,望断天涯路,轻叹一声:阆中滕王阁,很多年前,我已来过!

    2011年6月25日2766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