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的百牛渡江

邓四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总裁小说网 www.zongcaixiaoshuo.com,最快更新邓四平文集最新章节!

    好似非洲大草原上浩荡壮观的角马群渡河大迁徒,在蓬安,也有一道远近闻名的生态奇观,名叫百牛渡江。蓬安的百牛渡江场面壮观,气势恢弘,在整个四川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四月底最后一个周末,当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嘉陵江放牛节,一直持续到当年十月底,吸引了成都、重庆等全国各地大量游客不断前往蓬安观看这一独特的生态奇观。

    在四川众多的县市中,为什么独独处于川东北嘉陵江中游的蓬安县会有这么奇特的百牛渡江生态奇观呢?

    这首先要说到流经蓬安长达89公里的嘉陵江。嘉陵江古称巴江、汉水、渝水,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因凤县境内的嘉陵谷而得名。其源头一为东源,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凤县西北代王山;二为西源,西源西汉水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南平南川,至陕西略阳两河口两源汇合,在四川省昭化镇纳白龙江,流经四川盆地东部,在合川市纳渠江、涪江,再于重庆市汇入长江。嘉陵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河流。流经主要城市有宝鸡、陇南、汉中、广元、南充、重庆。其中南充境内长301公里,流经蓬安89公里。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在流过美丽的蓬安县城后,由于江水的冲刷,泥沙的沉积,形成两个巨大的江中岛屿:一个圆圆的状如太阳,一个弯弯的状如月亮,老百姓分别称它们为太阳岛、月亮岛。太阳岛在上游,总面积约达80万平方米;距太阳岛约两百米的月亮岛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两岛之上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水牛成群,更有白鹭、野鸭、青妆等众多水岛栖息于此。在这里,生物之间和谐相处,水牛吃草,鸟儿在水牛的身边陪伴它,在牛背上给牛儿捉虫,和牛儿窃窃私语;水牛洗澡,鸟儿也在牛角上与牛儿相依相偎,不愿离开,人们乘船途径于此,谁也不忍心打扰它们。长此以往,美丽的太阳岛、月亮岛于是便成了牛儿的天堂,鸟儿的乐园。

    由于太阳岛、月亮岛是江中孤岛,每天清晨,两岸的水牛要上岸吃草,因此水牛们就成群结队涌向岸边,健壮的头牛一声长啸,牛群便如闻军令,纷纷下水,一支队伍从东岸游向的太阳岛,另一支队伍则从西岸游向月亮岛。两边各一百多只牛头在江中若隐若现,它们秩序井然,小牛趴在妈妈的背上,场面无比温馨,健壮的公牛在前面带路,在后面护卫,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成扇形散开,队形几经变化,数分钟便游过了50多米宽的江面。它们高兴地在岛上飞奔,然后尽情享受嫩绿的水草。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牛群又会游到对岸的家中休息。老百姓便把这种奇观称为“百牛渡江”众所周知,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典范和写照。然而,在蓬安看过百牛渡江生态奇观后,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牛其实还具有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更多的优秀品质。

    在百牛渡江的相如镇油坊沟村旁边有座高大巍峨的塔子山,塔子山上有作高大巍峨的青云塔。据老年人代代相传,蓬安塔子山山的青云塔其实也是大有来历的。传说,古时候,蓬安嘉陵江上有个叫牛毛漩的地方,有一群金牛,一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专门跑到油坊沟这个地方来偷吃农人们种植的庄稼,于是,当地的人们便请鲁班大师在塔子山最显眼的山顶修建了宝塔,宝塔的形状就像一根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赶牛棒一样,用来震慑那群偷吃农人庄稼的金牛,金牛看见宝塔,以为是天神手执的赶牛棒,因为害怕挨打,从那以后,牛毛漩的金牛便再也不敢到油坊沟塔子山一带来偷吃农人们的庄稼了。

    除了塔子山顶的尖塔子以外,在原清溪公社7大队的山顶上还有一座断塔子,这个也是有来历的。传说,鲁班大师和他的徒弟当年打赌在当地比赛各修一座宝塔,以天亮时鸡啼为号,看谁修得又好又快,谁先建成宝塔谁就获胜。鲁班大师的徒弟于是偷偷地先在山上动工修建宝塔,修了很多时辰之后,偷偷一看,师傅居然还没动工,于是心中暗暗窃喜,自认为自己这次一定是赢定师傅了,于是便停下来慢慢修建,待到即将天亮鸡啼之时,回头向塔子山上突然一看,师傅鲁班居然在塔子山上已经高高地修建起了一座宝塔,而自己修建的宝塔却只修建到了一半,羞涩难忍的徒弟于是情急之下慌张地拿起一个锅盖盖在宝塔之上作为塔顶,算是将宝塔勉强完成交付任务,因此人称断塔子。不幸的是上述两座与蓬安百牛渡江生态奇观有关的宝塔在上个世纪的文革中都不幸被造反派所炸毁了,现在依旧还有宝塔遗址尚存。

    牛在中国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和神性的动物,它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借牛力开垦耕种的历史由来已久,所以中国人素来有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

    牛的图腾崇拜,可追溯到4000年前大禹治水时期。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到了唐代,铁牛便改设岸上了。古人认为,终生耕田犁地、开垦荒原的牛,是盗取天仓谷种下凡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而天帝为了惩罚牛,让牛世代受劳作之苦,为人类所驱役宰杀。可以说,牛就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因盗取天神的火种给人类而遭受惩罚)。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名字的意思是“先见之明”是地母盖亚与天父乌拉诺斯之子伊阿佩托斯与克吕墨涅的儿子。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就帮人类从阿波罗的太阳车里偷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宙斯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便没有尽头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著名的大力士海格力斯用箭射死神鹰,用石头砸碎铁链,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远古时期,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中国牛种的驯化和演进普通牛的驯化,距今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在草原地区可能更早。水牛在中国南方驯化较早。浙江余姚河姆渡和桐乡罗家角二处文化遗址的水牛遗骸,证明约7000年前中国东南滨海或沼泽地带,野水牛已开始被驯化;从古代文献看,甲骨文中有“沈牛”一词,被释为水牛的古称,汉代大辞赋家四川蓬安人司马相如上林赋也有此名词。牦牛由野牦牛驯化而来。古代用牦牛尾毛制成的饰物称旄,常用作旌旗、枪矛和帽上的饰品。牛在远古时代就被用作祭祀的牺牲。据古文献载,每次宰牛多达三四百头,多于羊和猪的数量。周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俱全称太牢(一说太牢是肥育牛的畜栏);如缺少牛牲,则称少牢,说明自古即以牛牲为上品。礼记王制称:“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这是根据牛角的发育程度,判断牛的老幼,从而区别牛的等级。为了掌管国家所有的牛在祭祀、军用等方面的用途,周代设有“牛人”一职,汉以后曾发展成为专管养牛的行政设置。

    牛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供役用。牛车是最古老的重要陆地交通工具,有认为尧、舜以前已发明牛车,但后来的发展不及马车。但使牛的利用发生决定性变化的,则是农业生产中牛耕的发展。

    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它成了氏族的图腾,它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它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它成了牧民财富的象征,它成了供应人类乳品的源头,它成了人类餐桌上的上乘美味,它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它成了表达艺术家艺术灵魂的心声,它的精神是开拓者最好的寄托,它的鞠躬尽瘁、勤劳无私对人类的价值观已经达到最高顶峰!

    于是牛文化在人民中间拓展,牛文化中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等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可谓蔚为大观。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鞭打春牛的活动起源于先秦时的历史传说:相传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暤(hao)氏率民迁居黄河下游,要大家从游牧改学耕作,并派他的儿子句芒管理这项事业。句(读g抽)芒,或名句龙,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有了。不过我们可以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他:他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句芒在寒冬即将逝去前,采河边葭草烧成灰烬,放在竹管内,然后守候在竹管旁、到了冬尽春来的那一瞬间,阳气上升,竹节内的草灰便浮扬起来,标志着春天降临了。于是句芒下令大家一起翻土犁田,准备播种。是人都能听从句芒的号令,可是相帮人犁田的老牛却仍沉浸在“冬眠”的甜睡中,懒得爬起来干活。有人建议用鞭子抽打它们,句芒不同意,说牛是我们的帮手,不许虐待,吓唬吓唬就行了。他让大家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鞭响声惊醒了老牛,一看伏在地上睡觉的同类正在挨抽,吓得都站起身来,乖乖地听人指挥,下地干活去了。由于按时耕作,当年获得了好收成,原先以畜牧为生的人们都乐于从事农业了。此后,看灰立春、鞭挞土牛逐渐积淀成了人们判断时令、及对耕作的定规,句芒则被尊为专行督作农耕的神祇。事物纪原中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汉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到清朝乾隆年间把立春鞭土牛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可见牛对人的重要性和“鞭春牛”风俗经久不衰。

    此外,关于牛的风俗还有很多,如贵州布依族于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让牛休息,喂糯米饭,民歌唱道:“九名九姓独山州,南郊紫泉北石牛,年年四八牛王节,家家花饭摆门楼。”仡佬族农历十月初一为牛过节,称“牛王节”或“牛神节”侗族爱牛有传说,六月初六洗牛节,杀鸡杀鸭为牛庆,家家牵牛走下河,耕牛清洁又平安,五谷丰登农家乐。”云南丽江纳西族每年两次“敬牛王”分别在六月和九月,由各家任选一天,给牛洗澡,清理牛舍,让牛休息;湖北一些地方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为牛王过生日,给牛剥芋头做羹,称作牛羹;湖南流行几户人家共养一头牛,叫做“结牛财亲”海南黎族农历十月给牛过节,由亩头主持,每头牛主人都要有一块“牛魂石”收藏在家,并用“牛魂石”泡酒庆祝;广西僮族给牛过“脱轭节”(轭e,牛马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曲木)给牛吃五色饭和甜酒,人们唱牛歌:"世人听我说缘由,兽中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苦出力,适时耕种求全收,规劝世人喜耕牛,人畜两旺乐悠悠"。

    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中讲水能生木,所以牛的耕作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讲土能克水,所以古人们在治水之后,常设置铜牛、铁牛以镇水魔。全国各地也有出土的实物证据——比如闻名遐迩的黄河铁牛。黄河铁牛(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中国很多地方也喜欢斗牛这项活动。斗牛这项活动则是由流传数千年的牛图腾崇拜文化衍生出的民俗祭祀活动,起源于蜀民为颂扬李冰的伟大功绩而广为传颂的“李冰斗牛”故事。

    公元前25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李冰治蜀,为根绝当地的旱涝灾害,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水利工程——泽被千秋、造福万世的都江堰工程,史记上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李冰斗牛”故事讲的是:成都的江神每年向百姓索取两名美貌少女为妻子,否则便发动洪水。每到祭神之日,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李冰让自己的女儿扮作江神的新娘,亲自到江神祠送嫁,并与江神对饮。酒过三巡,李冰厉声斥责江神的害民之举。忽然间,他和江神都消失不见了。过了很久,人们发现有两头壮硕的公牛在江边斗成一团,斗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又过了许久,李冰汗流浃背地回来了,他对属下官员们说:“我变作公牛与江神角斗,已经斗得筋疲力尽。你们应该助我一臂之力,南面腰部有白色条纹的那头牛便是我的化身,一会我们再斗,你们出手帮我制服江神。”于是,他手下的官员拔剑刺杀了已经斗得筋疲力尽的江神化身的公牛,江神就这样一命呜呼。从此以后,蜀地再无水患。蜀地的百姓敬仰李冰的气魄和果决,常常称赞体格健壮的年轻人为“冰儿”

    牛具备“水”和“土”的属性,而李冰变化成的公牛代表“土”他与江神变化成的,代表“水”的公牛搏斗而最终击败江神,这正是五行相克中的“土能克水”这个传说,既有其神话性,也表现出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水土相生相克,达到太极阴阳平衡,因此大地不旱,江河不涝,百姓安康。民俗斗牛的祭奠祈福寓意,便来源于此。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上记载的第一次斗牛活动。可以说,李冰就是中国民俗斗牛活动的鼻祖。后世之人为了纪念李冰,慢慢形成了斗牛的民间习俗。

    自此以后,中国很多地区相应的产生了民俗斗牛活动,多为“以功报德”以斗牛祭神,纪念对地方治理有功劳的爱民之官。

    例如金华斗牛,是为了纪念永康人胡则,胡则在北宋仁宗明道年间为官时,曾为婺、衢两州百姓奏免身丁税,人民对他感恩戴德,他死后被尊为胡公大佛,并定时举行斗牛,以娱胡公。

    不过后来,这项平民娱乐活动也逐渐被士族阶级接受并喜爱。据记载,曹植曾吟斗牛诗:“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砉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可见,早在三国时期,统治阶级就已经熟知斗牛这项民间娱乐活动了。

    其实,牛是一种非常通晓人性富有灵性的神奇的动物。小时侯,看电影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天仙配)之一。那头和牛郎相依为命的老黄牛不但能开口说话,而且还能指引善良厚道贫寒的牛郎娶回美丽的七仙女,甚至,最后天上的王母娘娘从中作梗,强行拆散恩爱的牛郎和织女,死后的老黄牛还能让牛郎担上孩子披上会飞的牛皮,帮助牛郎追撵七仙女,最终成就了一个流传千年万年年年七夕鹊桥相会的凄美传说。有人记住了天庭的凶险和法力无边,有人记住了七夕的浪漫和甜蜜的爱情,有人记住了七夕葡萄架下温柔的呢喃,在人们的心中,老黄牛对于主人的忠诚和忠贞,却深深地感动了我。

    在如今的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县,每年四月底最后一个周末,当地不但会举办盛大的嘉陵江放牛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七夕之夜,当地同时也要举办盛大的牛郎织女七夕情人节。牛郎与织女,乃至闻名遐迩的生态奇观蓬安百牛渡江之间,不知其中是否有着某种说不出的因缘与巧合,不管是因缘还是巧合,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牛儿们生活在风光秀美的蓬安确实还算是一件非常浪漫与幸福的事儿。